店鋪經營權轉讓合同協議書_店鋪經營權轉讓什么意思

導讀:
店鋪經營權轉讓合同操作指南
一、合同需要包含哪些關鍵內容
店鋪轉讓合同必須寫明買賣雙方的信息。合同開頭要記錄轉讓方和接收方的全名、地址和聯系電話。這些基本信息能幫助后續出現問題時快速聯系到當事人。
合同需要詳細描述店鋪情況。包括店鋪名稱、具體位置、經營面積和當前生意狀況。例如要寫明店鋪每月流水數據、現有設備清單和員工情況。這些信息能幫助接收方判斷店鋪價值。
價格條款是合同的核心部分。要明確轉讓總金額和付款方式。常見做法是分期付款,比如簽約時付30%,交接時付50%,剩余20%在完成手續后支付。合同中要注明每個付款階段的時間和條件。
雙方責任劃分要清晰。轉讓方需要保證經營權合法,提供營業執照、租賃合同等文件。接收方要承諾按時付款,并遵守原有租賃條款。還要寫明如果店鋪被收回,雙方如何處理賠償。
違約條款不能缺少。需要規定延遲付款的違約金標準,以及虛假信息導致的賠償方式。建議設置每日千分之一的滯納金,并保留解除合同的權利。
二、轉讓過程常見風險防范
信用調查是首要步驟。接收方要查看轉讓方過去三年的納稅記錄和銀行流水??梢酝ㄟ^企業信用網站查詢是否有違規記錄。轉讓方也要確認接收方的資金實力,避免遇到空殼公司。
法律文件核查最關鍵。接收方必須查看原始租賃合同剩余期限,確認房東同意轉讓。需要核對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是否符合新業務。衛生許可證、消防驗收等文件也要在移交清單中列明。
付款方式要設置保障。建議使用銀行共管賬戶,按照合同進度放款。大額交易可以采用擔保交易平臺,在完成工商變更后再釋放資金。避免現金交易,保留所有轉賬憑證。
手續辦理要按流程走。雙方需要到工商局辦理經營者變更,到稅務局更新登記信息。如果涉及餐飲行業,還要重新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。每個步驟都要留好回執單據。
三、分步驟操作流程
第一步做全面調查。接收方應聘請律師查證店鋪權屬,會計師審核財務數據。轉讓方要提供最近十二個月的銷售報表和支出明細。這個階段通常需要7-15個工作日。
第二步協商合同條款。重點討論轉讓價格、付款節奏和交接標準。建議邀請第三方見證談判過程,記錄雙方達成的一致意見。價格可以參考周邊店鋪轉讓行情,通常為年利潤的2-3倍。
第三步正式簽約。合同要由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公章。個人店鋪需要所有經營者共同簽署。簽約過程最好錄像存檔,重要條款逐條宣讀確認。合同原件至少準備四份,雙方各執兩份。
第四步辦理過戶手續。先到工商部門提交變更申請,通常需要5個工作日。然后辦理稅務登記變更,更新銀行賬戶信息。涉及特殊行業的,要及時辦理許可證變更。
第五步完成交接。包括清點設備、培訓員工、移交客戶資料。建議制作物品清單由雙方簽字,拍攝店鋪現狀視頻。鑰匙、密碼等重要物品要當面交接并記錄。
四、實際案例教訓
奶茶店轉讓糾紛:李女士接收店鋪后,發現衛生許可證即將到期。原店主隱瞞了這個情況,導致無法正常營業。法院判決原店主退還30%轉讓費。這個案例提醒接收方要核查所有證件有效期。
快餐店設備糾紛:張先生簽合同時沒清點設備,接手后發現半數廚具損壞。因合同未注明設備狀態,最終自費維修。教訓是必須詳細記錄設備清單和現狀。
服裝店租金糾紛:新店主接手三個月后,房東要求漲租50%。原來原合同還剩半年到期,新店主不知情。這提醒要查看原始租約剩余期限和續約條件。
便利店商標糾紛:接收方繼續使用原有店名,被第三方起訴侵權。原來商標并未隨店鋪轉讓。這種情況應在合同明確商標等無形資產的歸屬。
五、必須知道的法律規定
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,隱瞞重要事實的合同無效。如果轉讓方故意隱藏債務糾紛,接收方可以要求撤銷合同并獲得賠償。
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明確,違約方要承擔繼續履行或賠償損失的責任。接收方延遲付款,不僅要補交款項,還需支付約定利息。
個體工商戶條例規定,經營者變更必須辦理登記。未完成工商變更擅自經營,可能面臨五千至三萬元罰款。
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,新經營者要繼續承擔會員卡等預付責任。接收店鋪時必須核算預留消費金額,避免后續糾紛。
商鋪轉讓涉及多個法律環節,建議雙方聘請專業律師參與。從合同起草到手續辦理,專業人員能幫助避開大多數常見陷阱。保存好所有溝通記錄和書面文件,出現爭議時這些都能作為關鍵證據。做好充分準備,才能實現平穩的店鋪交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