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材料練習題(工程材料的分類)_工程材料的主要分類

導讀:
土木工程材料核心知識點解析
一、材料孔隙對性能的影響規(guī)律
孔隙率是材料的重要指標。當材料孔隙率增大時,密度通常不會改變。表觀密度會下降。強度會降低。吸水率可能增加。抗凍性會變差。導熱性也會減弱。
孔隙分為開口孔和閉口孔。開口孔容易吸水。閉口孔能提高保溫效果。施工中需根據工程需求選擇材料。屋面材料需要低吸水率。墻體材料需要適當孔隙保證隔熱。
黏土磚實驗數據顯示:飽和狀態(tài)抗壓強度比干燥狀態(tài)低12%。這說明材料遇水后強度下降。常接觸水的部位應選用憎水材料。可通過表面處理改變材料親水性。
二、混凝土配制關鍵參數
普通混凝土需要控制三個主要參數。水灰比決定強度。砂率影響和易性。單位用水量關系流動性。實驗室配合比1:2.1:4.2表示水泥、砂、石比例。
施工時要考慮砂石含水。含水5%的砂需增加用量。含水1%的石子要補足重量。每立方混凝土材料用量需重新計算。實際用水量需扣除砂石帶入的水分。
摻加減水劑可改善性能。保持流動性可減少用水量10-15%。早期強度可通過早強劑提升。大體積混凝土需用緩凝劑控制水化熱。
三、鋼材處理與選用原則
20CrMnTi適合做齒輪。滲碳處理使表面硬度達HRC60。心部保持良好韌性。淬火采用兩次加熱:880℃和870℃。回火200℃消除應力。
60Si2Mn用作板簧。淬火溫度850-870℃。油冷保證組織均勻。T12A螺栓需要調質處理。先880℃淬火,再350-400℃回火。
Q235-D鋼適合低溫焊接。含磷量控制在0.035%以下。碳當量低減少冷裂風險。預制構件優(yōu)先選用早強型水泥。
四、材料測試指標解析
軟化系數反映耐水性。大于0.85的材料可用于潮濕環(huán)境。吸水率測試需區(qū)分質量吸水與體積吸水。石材體積吸水率不超過5%為合格。
水泥安定性通過沸煮法檢測。游離氧化鈣超標會引起體積膨脹。強度測試采用40×40×160mm試件。3天強度達標后方可出廠。
瀝青標號按針入度劃分。30號瀝青比10號更軟。延度試驗反映低溫性能。軟化點測定用環(huán)球法。
五、工程應用注意事項
基礎混凝土優(yōu)先用普通水泥。地下水含硫酸鹽時改用礦渣水泥。高溫車間結構選用耐熱混凝土。可采用礬土水泥配制。
外墻抹灰宜用混合砂漿。加入石灰膏提高施工和易性。防水工程選用火山灰水泥。水化產物能填充毛細孔。
木材使用前需干燥至平衡含水率。北方地區(qū)控制在12%以下。重要構件應避開節(jié)子部位。防腐處理采用CCA加壓浸注。
通過以上知識點的系統掌握,工程人員能正確選擇材料。施工中注意材料特性與環(huán)境的匹配。定期檢測保證工程質量。這些要點是土木工程從業(yè)者的必備基礎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