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婚家庭遺產繼承問題解析_二婚家庭房產繼承問題

導讀:
(啪!)各位街坊鄰居快搬個小板凳過來,今兒咱就說說這二婚家庭分家產那些彎彎繞。您可別覺著晦氣,這年頭再婚家庭比早市上的白菜都常見,可偏偏分家產時總鬧得雞飛狗跳。就說前陣子咱小區老張家那檔子事兒,二婚老伴兒帶著閨女和原配兒子爭房產,差點沒把派出所民警給招來。
### 一、分家產這事兒就像切生日蛋糕
要說這繼承法啊,說白了就是個大蛋糕的分法。您瞅《民法典》第1127條說的就是這個理兒,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:配偶、子女、父母這些最親的人排第一撥兒,兄弟姐妹、祖父母這些算第二梯隊。就跟切蛋糕似的,第一撥人先拿刀,第二撥得等前邊分完了才輪得上。
可二婚家庭這蛋糕切起來就費勁了。您想啊,老張頭去年走了,留下套三居室和二十萬存款。原配生的兒子小張、現任媳婦李阿姨,還有李阿姨帶過來的閨女小紅,這三撥人怎么分?按法律就是三刀下去各拿三分之一。但現實里哪有這么簡單?小張梗著脖子喊:"這房子是我爸和我親媽一塊兒買的!"李阿姨抹著眼淚說:"我伺候老張十年沒功勞有苦勞!"小紅躲在角落里直掉眼淚珠子,指甲掐得手心都發白了。
### 二、活人比死規矩重要
您還別說,法律條文里藏著不少人情味兒。《民法典》第1130條就留了個活扣兒:對生活困難的和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,可以多分點。這不,前年朝陽法院判了個案子,二婚媳婦照顧癱瘓丈夫八年,最后多分了15%遺產。法官說的在理:"法律不是冷冰冰的算盤珠子,得有人情溫度。"
不過這里頭門道可多了去了。像老王家那檔子事兒就夠鬧心:老王頭二婚后把房子過戶給了后老伴,結果親閨女拿著二十年前的購房發票來鬧。您猜怎么著?法院最后判了各打五十大板,房子歸后老伴,但得補償閨女當初出資的部分。這案子把《民法典》第1153條和第1162條揉碎了用,看得人直拍大腿。
### 三、白紙黑字能省十年官司
要我說啊,這二婚家庭最要緊的就是提前立遺囑。您別看現在身子骨硬朗,等真躺病床上那天,說什么都晚了。去年海淀有個案例,老爺子臨終前在護士站哆哆嗦嗦寫了份遺囑,結果兒女們為了筆跡鑒定打了三年官司。早知今日,何必當初?
立遺囑講究可多了:公證遺囑得去公證處,自書遺囑得親筆寫全篇,代書遺囑得倆見證人...這些門道《民法典》第1134條到第11444條寫得門兒清。要我說,花幾百塊找律師做個公證,總比將來兒女反目強。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?
### 四、繼子女這層窗戶紙
說到最扎心的,還得是繼子女這檔子事兒。法律上說得明白: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才有繼承權。可什么叫"形成撫養關系"?這事兒能吵上三天三夜。去年通州法院判了個經典案例:繼女跟著母親改嫁時才三歲,吃穿用度都是繼父出的,法院就認定有繼承權;反過來要是成年后才進門,那可就兩說了。
這里頭還有個要命的陷阱: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的遺產,照樣能繼承生父母的!《民法典》說的清清楚楚,這兩頭繼承權互不影響。您說這是不是天上掉餡餅?可落到現實里,往往就成了家庭大戰的導火索。
### 五、稅務局的賬本可精明著呢
最后給您提個醒兒,繼承來的財產可不是白拿的。現在遺產稅細則還沒落地,但契稅、個稅這些跑不了。就說房產過戶,法定繼承人現在免契稅,可要是把房子轉手賣了,那20%的個稅等著您呢。去年東城有個案例,兄妹幾個繼承了老爹的房子,轉手一賣,每人補了十幾萬的稅,腸子都悔青了。
所以說啊,這二婚家庭分家產,光懂法還不夠,得會算經濟賬。什么時候過戶劃算?怎么分配能省稅費?這里頭的學問,夠開個專題講座的。
### 六、人心都是肉長的
說到底啊,法律條文寫得再明白,也架不住人心叵測。我經手過這么個案子:二婚老兩口沒子女,男方走后,女方拿著公證遺囑要把房產捐給福利院。男方侄子不干了,硬說遺囑是假的。結果筆跡鑒定、精神鑒定全套做下來,光鑒定費就花了八萬。早知今日,當初多拍幾張立遺囑時的照片錄像多好?
各位看官,這家產分配看似是錢財的事兒,實則是人情的照妖鏡。要我說,趁著大家都清醒的時候,把話說明白、把字據立清楚,這才是對家人最大的負責。您說,是這個理兒不?
(注:文中案例均為虛構創作,如有雷同純屬巧合。具體法律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。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