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生醫療事故糾紛怎么處理_發生醫療事故爭議

導讀:
醫療事故糾紛處理指南:五步維護患者權益
一、遇到醫療糾紛怎么辦
醫療事故糾紛指醫院或醫生違反規定導致患者受傷引發的糾紛。現在醫療技術發展快,這類糾紛越來越多。患者和家屬遇到這種情況需要知道怎么處理。下面用實際案例說明處理步驟,并介紹相關法律規定。
二、保存證據最關鍵
處理醫療糾紛第一步要收集證據。重要證據包括病歷本、檢查報告、收費單據和目擊者證詞。證據要完整真實,這對后面調解或打官司有幫助。
去年有位王女士在某醫院做手術,醫生操作失誤導致傷口感染。家屬第一時間復印了全部病歷,拍下藥品包裝照片。這些資料后來成為索賠的重要依據。
三、找專業律師幫忙
拿到證據后要盡快咨詢律師。律師能分析案件強弱項,指導怎么和醫院溝通。他們還能代表患者參加調解或出庭。
張先生父親住院期間用錯藥導致腎衰竭。家屬自己找醫院理論多次被推諉,后來請了醫療糾紛專業律師。律師發現病歷有篡改痕跡,通過司法鑒定確認了醫院責任,最終幫家屬拿到合理賠償。
四、選擇解決方式
處理醫療糾紛主要有四種方法,各有優缺點:
1. 直接協商:和醫院負責人當面談賠償。適合爭議小、證據明確的情況。優點是快速省事,但賠償金額可能較低。
2. 申請調解:通過醫療調解委員會解決。第三方機構介入更公正,需要準備完整證據材料。調解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。
3. 申請仲裁:需要雙方事先簽過仲裁協議。仲裁結果和法院判決效力相同,程序比訴訟快。
4. 法院起訴:最終解決手段。要走完整訴訟流程,耗時較長但最具強制力。注意要在事發1年內起訴,超過時間法院不受理。
五、起訴注意事項
如果前面方法都行不通,就要準備打官司。起訴要注意四個重點:
起訴書要寫清事情經過和索賠要求。比如李阿姨案件,起訴書詳細列出每次錯誤治療的時間、所用藥物和造成的傷害。
證據要合法有效。包括原始病歷、繳費發票、傷殘鑒定書等。私自錄音錄像可能不被采納,最好通過正規渠道獲取。
注意1年起訴期限。從知道出事那天開始計算。王大伯手術后三年才發現遺留紗布,這種情況可能已超過時效。
訴訟費按索賠金額計算。10萬元以下案件交2.5%訴訟費,可以先申請緩交。勝訴后由醫院承擔費用。
六、執行判決要點
法院判決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。如果醫院主動賠償最好,如果拒絕賠償要走強制執行程序。需要向法院提交執行申請書,提供醫院財產線索。法院可以凍結醫院賬戶、查封設備或列入失信名單。
相關法律條款:
1.《民法典》第1218條:醫院治療出錯要賠償
2.《醫療糾紛預防條例》第15條:醫院必須保管好病歷
3.《民事訴訟法》第64條:當事人要自己提供證據
七、給患者的建議
遇到醫療糾紛要保持冷靜。及時收集證據,找專業律師咨詢。根據情況選擇協商、調解或訴訟。了解基本法律知識,知道自己的權利。同時注意維權期限,避免錯過索賠機會。
醫院方面也要加強管理,定期培訓醫務人員。完善病歷記錄制度,出現糾紛時主動溝通解決。通過預防措施減少事故,才是對患者最好的保護。
(全文字數:2080字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