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農村拆遷房屋賠償價格表_2025年農村拆遷房補償明細表

導讀:
【農村拆遷五本賬】
莊稼人遇上拆遷,好比旱地逢甘霖,可這雨水得接得住才行。五本賬算明白,補償款才不糊涂。
第一本賬是地皮錢。法律規定按征地前三年的收成算,最少六倍最多十倍。比如一畝地年收八百斤麥子,按市價兩塊五一斤,能得八千到一萬三。這筆錢要算準年份,別把旱澇年景混著算。
第二本賬是安家費,按家里幾口人算。還是那畝地八百斤的賬,每人能拿四千到六千。去年西頭老趙家六口人,拿這筆錢在鎮上買了新房。記住要核對戶口本,外嫁閨女、新添孫子都得算進去。
第三本賬是房子錢。磚瓦梁柱要分開算,連房檐雕花都值錢。去年新規說評估師上門時,得帶他看水井、灶臺這些老物件。東村王老漢把祖傳青磚指給評估師看,每塊多算五毛錢。
第四本賬是零碎錢。院里的棗樹、剛下種的菜苗都得算。前年李家莊劉大爺拍下滿園黃瓜秧,多要了三千塊。記住青苗補償按季節算,春種秋收不能亂。
第五本賬是甜頭錢。搬家費、臨時租房錢都在這本賬里。去年張家拿這筆錢省下運費,給孫子買了自行車。這筆錢數目不大,但要白紙黑字寫清楚。
【討錢三件寶】
莊稼人討補償,得備齊三件寶。頭件寶是紅本本,土地證、房產證、老地契一樣不能少。西村馬家找出三十年前的分地文書,多爭了半畝地錢。這些證件要復印三份,鎖進鐵皮箱。
第二件寶是筆桿子。每天見了啥人、說了啥話都得記下來。河沿村孫寡婦天天寫日記,哪天拆遷辦說了啥,都成了后來打官司的證據。記事兒要寫清楚年月日,最好讓旁人按手印作證。
第三件寶是手機。拍照拍視頻不能停,量房子時要拍,談價錢時要錄。北山坳二十戶人家建了微信群,拆遷辦的每句話都轉成文字存著。手機內存買大的,云盤賬號準備好。
【實戰見真章】
南洼村張鐵柱的故事最提氣。三間瓦房帶牲口棚,拆遷辦起初估十八萬。這漢子翻出十年前的水泥票,把城里干建筑的外甥拽回來當軍師。拿著《房地產估價規范》跟評估公司掰扯三天,硬是把價錢抬到二十五萬六。他說得好:"汗珠子換的錢,少一分就掀桌子!"
西河沿趙大娘更絕。老宅被說成違建,老太太不吵不鬧,翻出1982年的宅基地審批表。紙都泛黃了,還拉著八十歲的老會計作證。最后不光拿到錢,拆遷辦倒賠五千塊。這事兒教咱:老紙片別亂扔,指不定哪天變金條。
【法律護身符】
《土地管理法》第四十七條是咱的保命符。白紙黑字寫著三樣錢:土地錢、安家錢、青苗錢。去年東山口十三戶人家聯名告狀,就是靠著這條款多要了15%的補償。這條法律好比莊稼人的鋤頭,得天天擦亮了備著。
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》第十七條是第二道保險。白紙黑字寫著要雙方簽字畫押,少一個手印都不作數。上個月王家村拆遷,就因村長代簽手印,三十戶人家集體翻案,每戶多拿兩萬塊。
遇上硬茬子,還有《行政復議法》第六條款撐腰。這就好比找縣太爺評理,只不過現在要往縣政府遞狀子。去年北溝村二十戶人家走這路子,硬是把補償標準扳正了。記住要在60天內遞狀子,超了時辰神仙也難救。
【防坑指南】
拆遷隊常用三招坑人。頭一招是"趁夜量房",專挑月黑風高時來測面積。對策是裝三個大燈泡,把院子照得亮堂堂,左鄰右舍都叫來當見證。
第二招是"空頭支票",嘴上說多加五萬,合同上不寫明白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