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下連續墻的工程量應(地下連續墻的工程量應按什么計算)_地下連續墻怎么算量

導讀:
水庫防滲墻施工全流程解析
一、工程基本情況與設計要求
該水利工程的主壩段需要建造200米長的防滲墻。墻體采用30厘米厚的塑性混凝土材料。設計要求墻體必須插入地下不透水層至少2米。混凝土需要達到特定強度標準:養護28天后抗壓強度3-5兆帕,彈性模量小于1000兆帕,防水等級達到W6級。
二、核心施工技術與操作步驟
施工采用液壓抓斗配合沖擊鉆的"兩鉆一抓"方法。整個工程劃分為40個作業單元,每個單元長5米。施工分兩個階段進行,先完成奇數單元再處理偶數單元。這種分段施工法能有效控制工程質量。
導槽施工
施工隊先用測量儀器確定墻體軸線位置。開挖導槽后安裝鋼筋骨架,澆筑C20混凝土。導槽寬度40厘米,深度1米。導槽頂部標高需嚴格控制,作為后續施工的基準。
成槽作業
使用XU-200型鉆機開鑿主孔,孔間距2.5米。液壓抓斗負責處理主孔之間的土層。遇到堅硬巖層時改用沖擊鉆施工。成槽過程中需要實時監測槽壁垂直度,偏差不得超過千分之四。
三、材料配置與質量控制要點
泥漿制備
采用含粘土量39%的優質泥粉配制護壁泥漿。泥漿比重控制在1.3克/立方厘米以內,粘度不超過30秒。每20桶泥漿抽樣檢測一次,確保性能穩定。漏漿嚴重時需及時補充新漿。
混凝土澆筑
嚴格按實驗室配比拌制塑性混凝土。使用兩臺3立方米運輸車連續供料。澆筑時保持導管埋深2-6米,每小時上升速度不低于2米。每30分鐘測量一次混凝土面高度,防止出現斷層。
四、關鍵工序與質量驗收流程
工序銜接
相鄰單元采用接頭管連接技術。混凝土澆筑36小時后開始處理接縫。用沖擊鉆清理接頭部位,再用鋼絲刷清除殘留泥皮。二期單元澆筑時新舊混凝土將形成完整結合。
質量檢測
每道工序完成后先自檢再報驗。重點檢查槽底沉渣厚度(不超過10厘米)、泥漿比重、墻體垂直度等指標。混凝土試塊每班取樣,檢測28天強度與防水性能。
五、施工質量保障措施
導槽保護
導槽混凝土養護期間禁止重型設備靠近。設置沉降觀測點,定期檢查導槽變形情況。導墻分段位置避開防滲墻接縫,確保結構穩定性。
過程監控
成槽作業時保持泥漿液面高于導墻頂0.3-0.5米。技術員現場鑒定抓取土樣,發現地質異常立即停工報驗。液壓抓斗下放速度控制在每分鐘2-3米,保證成槽精度。
環保措施
廢棄泥漿統一收集處理,避免污染水庫。施工區域設置截流溝,防止污水流入水體。運輸車輛加蓋防塵布,減少揚塵污染。
通過全過程質量管控,該工程防滲墻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。施工期間未發生塌孔事故,墻體厚度合格率100%,為水庫安全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。這種施工方法可為類似水利工程提供重要參考。
邊坡工程量計算方法
1. 防滲墻按墻體中心線長度×厚度×深度計算體積
2. 鋼板樁按實際重量計算,圓木樁按材積表換算
3. 錨桿按實際入土深度計算,噴射混凝土按防護面積計算
水利工程計量規則
1. 結構體積按圖紙凈尺寸計算,忽略0.03立方米以下孔洞
2. 混凝土按驗收凈尺寸計量,填筑工程按沉降穩定后體積結算
(全文共計2080字,涵蓋防滲墻施工全過程及工程量計算要點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