惡意訴訟的認定依據(jù)_惡意訴訟如何定罪

導讀:
惡意訴訟:如何識別與應對
一、什么是惡意訴訟?看清它的真面目
惡意訴訟指有人為了達到壞目的,故意編造故事或造假證據(jù)去打官司。這種行為像在法庭上放煙霧彈,既害了別人又浪費公共資源。這類官司有四個明顯特征:第一,起訴的人心里藏著壞主意,比如想賴賬或坑害別人;第二,編造根本不存在的故事;第三,把打官司當武器反復折騰對手;第四,既害個人又破壞社會秩序。
二、識別惡意訴訟的三大關(guān)鍵點
要看穿惡意訴訟,得抓住三個重點。先看起訴動機,就像查案要查作案動機。如果有人起訴是為了轉(zhuǎn)移財產(chǎn)或報復他人,這明顯有問題。再看有沒有造假行為,假合同、假簽名都是常見把戲。最后看是否濫用程序,比如反復撤訴又起訴,故意拖延時間。
三、真實案例揭示的慣用手法
去年某地法院處理過典型案件。兩兄弟偽造借款合同起訴親戚,想吞掉祖宅。法官發(fā)現(xiàn)合同日期與簽字筆跡不符,拆穿了把戲。還有公司用假授權(quán)書起訴競爭對手侵權(quán),結(jié)果被技術(shù)鑒定揭穿。這些案例說明,造假者常會在文件細節(jié)上露出馬腳。
四、法律給出的雙保險機制
我國法律有兩大武器對付惡意訴訟?!睹袷略V訟法》第112條明確規(guī)定,法院可以罰款甚至拘留惡意訴訟者。更嚴厲的是《刑法》307條,造假打官司造成嚴重后果的,最高可判三年徒刑。去年全國就有23人因虛假訴訟被判刑,最重的一個被判了兩年半。
五、保護自己的五步防御法
遇到可疑訴訟時別慌張,記住這五步:第一步保持警惕,注意對方有沒有前言不搭后語的情況;第二步立即收集通話記錄、監(jiān)控視頻等證據(jù);第三步向法院提交書面異議;第四步庭審時重點揭露證據(jù)矛盾;第五步配合法院調(diào)查,必要時申請筆跡鑒定或財務審計。某服裝廠老板正是靠保存的微信記錄,成功證明了對方偽造合作協(xié)議。
司法系統(tǒng)正在建立惡意訴訟黑名單制度,已有5個省試點運行。去年全國法院共查處虛假訴訟案件1.2萬件,比前年增加17%。普通群眾可以通過12368司法服務熱線舉報可疑訴訟。記住,遇到蹊蹺官司時及時咨詢專業(yè)律師,80%的惡意訴訟在證據(jù)收集階段就能識破。保持冷靜、留存證據(jù)、依法應對,就能有效維護自身權(quán)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