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的區別司法解釋_惡意訴訟與虛假訴訟

導讀:
(撰寫后的文章)
**一、認清兩種違法訴訟的危害**
法治建設正在推進。打官司時出現的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行為引起關注。這些行為破壞法庭秩序,損害法律權威,傷害當事人利益。我們需要明確區分這兩種行為,找到解決辦法。
**二、兩種行為的核心差異**
**1.基本定義不同**
惡意訴訟指當事人為非法目的,故意編造故事,偽造證據,欺騙法院作出有利判決。例如某人欠錢不還,卻反過來告債主敲詐。
虛假訴訟指雙方提前商量好,共同編造不存在的糾紛來打官司。例如兩家公司假裝有債務糾紛,想通過法院判決轉移財產。
**2.法律條文不同**
處理惡意訴訟主要用民事訴訟法。第112條規定偽造證據要罰款拘留,構成犯罪還要判刑。第113條說隱藏轉移財產要處罰。第126條禁止威脅證人。
處理虛假訴訟可能觸犯刑法。第307條專門針對虛假訴訟,最高判七年。第313條說拒不執行判決要處罰。民事訴訟法112條也適用這種情況。
**3.目的動機不同**
惡意訴訟通常為了個人私利。比如逃避還債,搶奪他人財產,打擊競爭對手。當事人往往單獨行動。
虛假訴訟需要雙方配合。常見目標是轉移資產,逃避監管,騙取保險金。參與者通過合作獲得共同利益。
**4.行為方式不同**
惡意訴訟常用三種手段。編造不存在的事實,偽造借條或合同,威脅證人說假話。當事人可能多次起訴騷擾對方。
虛假訴訟需要雙方行動。提前串通編造借款合同,虛構交易記錄,制造假轉賬憑證。開庭時雙方故意不反駁對方主張。
**三、處理違法訴訟的七個步驟**
**1.發現問題**
法官在審理案件時發現疑點。比如證據有明顯矛盾,雙方陳述過于一致,當事人急著要調解書。其他參與人也可以舉報可疑情況。
**2.初步判斷**
法院調取相關資料。查看起訴材料是否完整,核對證據真實性,調查當事人關系。發現偽造簽名或虛假轉賬記錄要重點標記。
**3.收集證據**
法官可以傳喚證人。要求提供原始文件,調取銀行流水,委托專業機構鑒定筆跡。發現微信聊天記錄顯示雙方串通,立即保存證據。
**4.組織聽證**
安排雙方當事人到場。要求當面解釋疑點,展示證據原件,回答法官提問。說辭前后矛盾或無法提供證明的,記錄在案。
**5.作出裁決**
根據調查結果判定性質。確認違法的,撤銷原判決或駁回起訴。視情節輕重進行罰款,金額從幾千到幾十萬不等。嚴重者拘留十五日以下。
**6.執行處罰**
開具罰款通知書限期繳納。到期不交的強制執行財產。涉及拘留的移交公安機關處理。所有處罰決定記入信用檔案。
**7.刑事追責**
發現可能構成犯罪的,整理材料移交警方。比如偽造公司印章、詐騙金額巨大、造成他人嚴重損失等情況。檢察機關審查后決定是否起訴。
**四、真實案件帶來的警示**
**裝修公司惡意起訴案**
李某某開裝修公司拖欠材料款被告上法庭。為拖延時間,他偽造收據反告供應商使用劣質材料。法院發現收據印章與供應商實際印章不符,筆跡鑒定確認偽造。最終罰款8萬元,案件移送公安機關。
**夫妻合謀騙貸案**
王某夫婦為獲取銀行貸款,虛構房屋買賣合同起訴對方違約。他們提供的轉賬記錄沒有銀行流水支持,所謂購房款實際是多個賬戶循環轉賬。法院識破騙局,罰款15萬元并以虛假訴訟罪提起公訴。
**五、重點法律條款解讀**
民事訴訟法第112條明確六種違法情形:偽造證據、威脅證人、轉移查封財產、侮辱司法人員、妨礙執法、拒不執行判決。處罰措施包括罰款(個人10萬以下,單位100萬以下)和15日以下拘留。
刑法第307條專門打擊虛假訴訟。只要存在虛構事實起訴行為,即使沒得逞也構成犯罪。造成法院錯誤判決或他人損失超過50萬元屬于"情節嚴重",要判三年以上徒刑。
**六、構建誠信訴訟環境**
違法訴訟破壞司法公正,浪費公共資源。法官要提高警惕,在立案審查階段就注意異常情況。建議建立全國訴訟信息庫,對有不良記錄的當事人重點審查。
普通人參與訴訟要遵守誠信原則。別為一時利益觸犯法律,虛假陳述可能面臨罰款,偽造證據會被判刑。發現他人違法要及時舉報,共同維護訴訟秩序。
律師事務所要盡到審核責任。明知當事人造假仍代理案件,輕則停業整頓,重則吊銷執照。法律工作者應守住職業底線,不能成為違法訴訟的幫兇。
完善監督機制很重要??梢蚤_通網絡舉報平臺,對舉報屬實的給予獎勵。媒體報道典型案例,讓公眾了解違法后果。多方共同努力,才能建立健康的法律環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