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盡撫養義務_有撫養能力的人不盡撫養義務

導讀:
(真實案例切入)去年冬天我遇到一個初中生小雨。她穿著校服坐在咨詢室里,手指不停卷著書包帶子說:"張律師,我爸三年沒給我買過冬衣,您能幫我要件羽絨服嗎?"這句話讓我心里發堵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重要話題——父母不養孩子該怎么辦?
### 一、常見的逃避撫養方式
有些父母會用各種方法逃避責任。最常見的是故意不給孩子生活費。我處理過一個案子,父親每月給情人轉好幾萬,卻不肯給女兒五百元買校服。他說自己連吃飯錢都沒有,實際上開著豪車住著大房子。
第二種是把孩子丟給老人照顧。有個叫小強的孩子,父母在廣州開餐館六年沒回家。孩子從小跟著奶奶生活,見到親媽反而躲到廚房里。這種父母只顧自己過得舒服,完全不管孩子。
最過分的是用生活費威脅孩子。有的父母會說"考試不進前十名就不給錢"、"不聽話就斷生活費"。他們把撫養費當作控制孩子的工具,完全忘記這是法律規定的義務。
### 二、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
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按以下方法處理:
1. **收集證據**:保存微信聊天記錄、轉賬截圖,找老師同學作證。去年有個女孩準備了三大本日記,記錄父親三年沒來看她的每一天。
2. **先溝通解決**:帶著證據找父母談,最好請居委會工作人員在場。上周有個案例,孩子在社區工作人員幫助下,當場要回拖欠兩年的生活費。
3. **找對求助部門**:學校老師、街道辦、婦聯都能幫忙。要生活費可以去法院起訴,涉及虐待要找公安部門,別跑錯地方。
4. **準備起訴材料**:除了起訴書,還要準備成績單、醫療記錄等。有個案子因為提交了孩子的抑郁癥診斷書,法院多判了30%賠償。
5. **法庭注意事項**:教孩子用具體事例說明情況。比如"去年生日沒買蛋糕"、"發燒時沒人照顧",不要說空話。有個14歲女孩在法庭背誦法律條文,連法官都驚訝。
### 三、真實案例解析
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陽陽的案子。他父親是包工頭,母親離家出走,12歲的陽陽跟著70歲的奶奶撿廢品。第一次見面時,他校服袖口磨破,指甲縫里都是黑泥。調查發現,他父親半年就給網絡主播打賞八萬多。
開庭時我們播放了陽陽在漏雨房間寫作業的視頻。法官問他有什么愿望,他小聲說想要個不漏風的書包。最后法院不但判付撫養費,還要求父親每周陪孩子吃兩次飯。
### 四、法律保護措施
民法典第1064條明確規定父母必須撫養子女。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0條也指出,不履行撫養義務要承擔法律責任。這些規定就像保護傘,關鍵時刻能起作用。
遇到耍賴的父母,可以直接申請凍結他們的支付賬戶。去年有個案例,我們查到父親在游戲里充值二十多萬,這些錢后來都轉成了孩子的撫養費。
### 五、重要提醒
很多人不知道,孩子滿18歲后還能追討之前的撫養費。訴訟時效從18歲生日開始算三年。前年我幫大學生要回高中三年的學費,他父親當初說"成年了自己負責",結果被法律教育。
如果遇到家暴又不給生活費的情況,可以同時申請人身保護令。去年有個案例,法院把撫養費和保護令結合起來,每月自動從父親賬戶扣錢。
### 結語
從業這些年,我深深明白家事律師處理的不只是案件,更是別人的人生。每個孩子的笑容都讓我想起老前輩的話:"我們手里握著改變命運的機會。"
如果你身邊有類似情況,請記住這些方法。打12338婦女兒童熱線,或者直接找律師咨詢。法律不是冰冷的文字,它能給孩子們真正的溫暖。
我是處理家事案件的老張。下次遇到不負責的父母,請告訴他們:"法律準備好教育你了。"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