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院判決共同承擔責任如何理解_判決共同承擔責任的的雙方如何劃分比例

導讀:
一、什么是共同責任?
兩個人一起犯錯要一起賠錢,這種事情在法院判決中很常見。比如工廠亂排污水害村民生病,幾個老板都要賠錢。法律管這種情況叫"共同責任",簡單說就是多個犯錯的人要一起承擔后果。這種規(guī)定能更好保護受害人的利益,因為就算有人沒錢賠,受害人還能找其他犯錯的人要錢。
二、法律如何規(guī)定共同責任?
我國民法典第1175條寫得清楚:兩個人以上一起干壞事造成損失,必須連帶賠償。這條規(guī)定重點在"一起干壞事",比如張三和李四合謀賣假藥,或者幾個司機一起飆車撞傷人。只要證明是共同行為,不管每個人具體干了多少,都要共同負責。
需要注意兩種情況不算共同責任:一種是各自單獨犯錯但剛好都傷到同一個人,另一種是教唆未成年人犯錯。這兩種情況法院會分開判責任,不用共同賠償。
三、遇到侵權問題怎么辦?
受害人要按七個步驟來維權:
第一步,收集共同犯錯的證據(jù)。比如微信聊天記錄、合同文件、現(xiàn)場監(jiān)控錄像,證明幾個人是一起干的。
第二步,計算清楚自己的損失。醫(yī)療費要留好發(fā)票,誤工費要單位開證明,精神損失要醫(yī)院開診斷書。
第三步,找專業(yè)律師咨詢。律師會幫忙看證據(jù)夠不夠,估算能賠多少錢,選哪個法院起訴最有利。
第四步,向法院提交起訴書。要寫清楚每個被告的信息,說明他們怎么一起犯錯,要求賠多少錢。
第五步,開庭時重點講三件事:他們確實一起行動了,這個行動確實造成損害,損害和行動有直接關系。
第六步,等法院判決。如果勝訴,判決書會寫明白每個人要賠多少錢。這時候要注意30天內被告可能上訴。
第七步,申請強制執(zhí)行。如果被告不主動賠錢,帶著判決書找法院執(zhí)行局,法院會查封他們的賬戶、房產(chǎn)。
四、真實案例告訴你結果
案例1:三個網(wǎng)紅直播賣假護膚品,兩萬人用了爛臉。法院查實他們分工合作,主播負責宣傳,工廠負責造假,電商負責銷售。最后判三家單位共同賠償6500萬,受害者可以找任意一家要全款。
案例2:包工頭老劉找五個工人違規(guī)裝修,砸壞樓下超市。工人說只是聽指揮干活,但法院認定他們明知違規(guī)還施工,六個人要共同賠28萬。老劉賠不出錢,超市老板直接找五個工人要錢。
案例3:大學生小王借車給喝酒的小李,小李撞傷人。這次法院沒判共同責任,因為出借車輛不算共同犯錯。最后只讓小李賠償,小王不用賠。
五、賠償執(zhí)行要注意什么
拿到勝訴判決只是開始,真正拿到錢要注意三點:
1. 先找最有實力的被告要錢。比如公司比個人有錢,大股東比小股東有錢,上班族比無業(yè)人員有錢。
2. 注意兩年申請期限。判決生效后超過兩年不申請執(zhí)行,法院就不管了。
3. 準備好被告財產(chǎn)線索。知道對方在哪家銀行存錢、有沒有房產(chǎn)車輛,要提前告訴執(zhí)行法官。
如果碰到老賴轉移財產(chǎn),可以要求法院查最近兩年的轉賬記錄。發(fā)現(xiàn)故意轉走財產(chǎn)的,不僅能追回錢,還能讓老賴坐牢。
實在拿不到錢時,別忘了申請司法救助。很多地方法院有針對執(zhí)行不能案件的救助基金,雖然錢不多但能救急。
法律是保護權益的工具,但不是萬能鑰匙。遇到共同侵權時要冷靜收集證據(jù),及時尋求專業(yè)幫助。加害方也要明白,逃避責任只會讓后果更嚴重。只有雙方都按法律辦事,才能最快解決問題。記住法院執(zhí)行局現(xiàn)在有很多新手段,限制高消費、曝光大頭貼、凍結支付寶,讓老賴越來越難當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