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全保函費是否應由被告承擔_法院保全 保函還要交保全費嗎

導讀:
財產保全保函費用誰來付?看法律怎么說
(一)認識財產保全保函
財產保全保函是打官司時常用的擔保方式。當有人向法院申請凍結對方財產時,法院會要求他們提供擔保。這種擔保可以是保函或者保證金。保函就是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開出的書面承諾,保證如果申請保全有錯誤,他們會賠償對方損失。
這種保函有三個主要作用。第一是讓法院快速處理保全申請,不用花時間檢查實物擔保。第二是保護申請人的利益,他們不用自己掏錢做擔保。第三也保護被凍結財產的一方,萬一凍結錯了有人賠償。
(二)費用爭議的兩種觀點
關于保函費用該誰付的問題,存在兩種不同看法。第一種觀點認為申請人應該付這個錢,因為凍結財產本來就是他們提出的要求。就像去醫院看病要自己付掛號費一樣,申請人想用這個法律手段,自然要承擔相關費用。
第二種觀點認為應該讓被告來付。理由是凍結財產會影響被告正常經營,比如凍結公司賬戶可能發不出工資。既然被告因為凍結受到了影響,申請人用了這種手段就該承擔費用。但反對的人說,如果被告最后勝訴了,這個錢可以要求申請人賠償,沒必要提前轉嫁費用。
(三)法律規定和真實案例
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3條寫得清楚:"申請財產保全要交擔保,保函費用由申請人承擔。"最高法的司法解釋第156條補充說,如果保全措施有錯誤造成損失,申請人要賠償。這兩個條文說明,正常情況下保函費用由申請人承擔,只有保全出錯時才涉及賠償。
上海有個真實的買賣合同糾紛案。原告申請凍結被告500萬存款,交了保函費3萬元。后來案件調解成功,被告要求原告付這3萬元。法院判決書直接引用民事訴訟法,明確說保函費屬于訴訟成本,應該由申請人自己承擔。
杭州有個借款糾紛案情況特殊。原告申請凍結被告房產后,案件審理發現原告證據有問題。雖然最終沒造成實際損失,但法院讓原告承擔了雙倍保函費用。這個案例說明,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費用承擔方式。
(四)費用分攤的四個原則
處理這類問題要把握四個要點。第一是誰申請誰付費,這是基本原則。就像買東西要自己付錢,申請保全措施就要承擔相關費用。第二要看凍結措施是否合理,如果明顯超額凍結,申請人要承擔更大責任。
第三考慮雙方經濟狀況。有的被告是小微企業,賬戶凍結可能影響經營,這種情況法院會特別謹慎。第四是錯誤凍結的賠償,比如凍結錯了導致工廠停產,申請人不僅要付保函費,還要賠償停工損失。
(五)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項
普通老百姓遇到這種情況要注意三點。第一,申請凍結財產前先算好成本,保函費一般是凍結金額的1%-3%。凍結100萬可能要花1-3萬,這個錢法院不會退。第二,凍結金額不能超過訴訟請求,超出的部分可以要求解除。第三,如果被凍結財產,要及時找律師提異議,爭取減少損失。
企業處理這類問題更要注意。大額凍結要買保函保險,既能滿足法院要求,又不會占用流動資金。遇到被凍結的情況,可以拿日常經營需要的證據,申請替換擔保物。比如用廠房做抵押換回被凍結的流動資金賬戶。
(六)常見誤區要避開
很多人以為敗訴方才需要付這個錢,其實不是。保函費和訴訟費是兩碼事,就算最后打贏官司,保函費也要自己出。還有人覺得保函費能報銷,實際上除非合同有特別約定,否則都要自己承擔。
有的當事人會耍小聰明,故意多申請凍結金額。這樣做風險很大,如果被法院發現超額凍結,不僅要自己掏更多保函費,還可能被罰款。曾經有公司申請凍結對方2000萬資產,實際欠款只有500萬,結果被法院處罰10萬元。
(七)未來趨勢和建議
現在有的法院在試點保函費用分攤機制。對于明顯占理的原告,允許分期支付保函費。還有些地方推出電子保函,費用比傳統方式便宜一半。建議當事人多關注法院的新政策,選擇性價比高的擔保方式。
普通市民打官司前要做好預算,把保函費、律師費、訴訟費都算清楚。企業可以建立法律應急基金,專門處理突發性的財產凍結情況。最重要的是收集好證據,既能提高凍結申請通過率,也能避免將來被索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