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屋拆遷有哪些補償項目_房屋拆遷補償的兩種方式

導讀:
# 拆遷補償怎么算?這五個關鍵點要記牢
## 一、拆遷補償到底包含哪些錢
在城市改建過程中,很多老房子面臨拆除。對于房主來說,搞清能拿到哪些補償款最重要。國家法律規定了六種補償類型,我們一個一個來看。
土地補償款是最大的一筆錢。按照法律規定,政府要補償被占用的土地。這筆錢根據土地位置、用途和使用年限來計算。比如市中心商業用地比郊區農用地值錢得多。
房屋本身價值是核心補償。評估時會計算房屋市場價、裝修費用和附屬設施價值。專業機構會實地測量房屋面積,查看裝修情況。有人家里裝了中央空調或智能家居系統,這些都會算進補償里。
搬家費不能少。政府必須支付搬家的開銷,具體金額各省規定不同。北京普通家庭搬家費大約五千元,上海可能給到八千元。這筆錢主要用于支付搬家公司費用和物品運輸。
臨時住房補貼很重要。拆房期間政府要給租房補貼,標準各地有差異。比如在杭州,三口之家每月能拿四千元左右租房補貼,直到搬進新家為止。
損失補償容易被忽視。如果因為拆遷導致店鋪停業,或者工廠停產,都可以申請這部分補償。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和經營流水作為證明。
困難家庭能申請保障房。收入低的家庭可以優先申請經濟適用房或公租房。需要準備收入證明、家庭成員情況等材料,向街道辦提交申請。
## 二、拿到合理補償的四個步驟
第一步要查清當地政策。每個城市補償標準不同,可以去拆遷辦要文件,或者上政府官網查公告。重點看房屋評估方法、搬家費標準和過渡房政策。
第二步收集證據最關鍵。房產證、土地證必須準備好。裝修發票要整理齊全,買建材的收據也要留著。如果開店鋪,要準備近三年的納稅記錄和租賃合同。
第三步主動找拆遷辦談。帶著所有材料去協商,不要急著簽字。可以找懂法律的朋友陪同,或者請專業律師把關。記住補償標準不能低于周邊新房價格。
第四步走法律程序維權。如果談不攏,先向區政府申請復議。對復議結果不滿意,還可以去法院起訴。去年南京有個案例,房主通過訴訟多拿到30%補償。
## 三、遇到壓價怎么辦?真實案例教你應對
王先生在上海有套60平老房,拆遷辦只肯賠300萬。他做了三件事:首先找三家評估公司重新估價,證明房子值450萬;接著聯系媒體曝光;最后起訴拆遷部門。折騰半年后,補償提高到420萬。
李女士在杭州開便利店,拆遷導致停業三個月。她準備進貨單、銷售記錄和房租合同,成功要到18萬營業損失補償。關鍵是要有完整證據鏈,證明實際損失金額。
## 四、必須知道的五條法律規定
第一條規定房主有權選現金補償或換新房。選換房的話,新舊面積差不能超過20%。比如舊房100平,新房應在80-120平之間。
第二條規定補償不能低于市場價。政府必須找正規評估公司,房主可以自己另請評估師。兩邊價格差超過10%可以要求重評。
第三條說裝修費要單獨算。鋪地板的錢和刷墻的錢分開計算,別讓拆遷辦打包估價。最好保留當初裝修的發票和合同。
第四條規定安置房要符合標準。必須通水電燃氣,有房產證,不能拿沒驗收的房子糊弄人。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直接舉報。
第五條明確保障困難家庭。人均住房不足15平、月收入低于低保線3倍的家庭,必須優先安排保障房。
## 五、簽協議前必須檢查的六個細節
1. 補償總額是否寫清楚,有沒有分項明細
2. 付款時間要具體到某年某月某日
3. 過渡費每月多少錢,發幾個月
4. 安置房地址和交房日期有沒有寫
5. 違約責任怎么算,延遲付款每天賠多少
6. 有沒有陷阱條款,比如要求放棄起訴權
記住所有口頭承諾都要變成文字。曾經有人輕信拆遷辦說"先簽字后面補錢",結果吃了大虧。合同要留三份原件,自己保管好。
遇到測量面積縮水別慌。法律規定以房產證為準,實際面積多出來的部分,如果是合法建筑也要補償。去年鄭州有人靠這個多拿了20平補償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不要相信"早簽字多拿錢"的鬼話。法律規定的補償標準對所有人都一樣,不會因為簽字早就多給。碰到威脅強拆的情況,馬上打110并錄像取證。
拆遷是大事,千萬別草率簽字。多問專業人士,多查當地案例,自己的權益要靠自己爭取。記住法律是保護老百姓的武器,遇到不公平待遇一定要用起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