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工人工資吞了是什么罪_私吞工人工資是什么罪

導讀:
# 私吞工人工資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?
## 一、私吞工資可能構成侵占罪
工人工資是合法收入,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非法占有。如果有人把工人的工資占為己有且不歸還,就可能構成侵占罪。按照《刑法》第二百七十條規定,侵占他人財物分兩種情況處理。第一種是金額較大的情況,會被判兩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罰金。第二種是金額巨大或情節嚴重的情況,會被判兩到五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。
這里說的“代為保管財物”包括工資發放的情況。比如老板收到客戶支付的工程款,應該轉給工人卻私自扣留,就屬于侵占行為。工人發現工資被扣留后,可以先向勞動部門投訴。如果老板堅持不付錢,工人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。
## 二、判斷是否犯罪的四個關鍵點
認定私吞工資是否犯罪,主要看四個要素。第一要看錢的歸屬,必須明確是工人應得的工資。第二要看錢是否確實被扣留,需要有轉賬記錄、工資條等證據。第三要看扣錢的理由是否合法,比如合同約定的扣款事項。第四要看金額大小,各地對“數額較大”的標準不同,通常在5000元到2萬元以上。
舉個例子,包工頭收到建設單位支付的10萬元工資款,卻只發給工人5萬元,自己拿走5萬元。這種情況就涉嫌構成侵占罪。但如果老板因為工程質量問題暫扣部分工資,需要具體看合同約定是否合法。
## 三、量刑主要看金額和態度
法院判刑時會重點考慮兩個因素。首先是侵占金額,北京地區2萬元以上算“數額較大”,10萬元以上算“數額巨大”。其次是事后態度,如果主動退還工資并道歉,可能從輕處罰;如果轉移財產或威脅工人,會加重處罰。
2025年河南有個典型案例。某餐館老板拖欠6名員工共計8萬元工資,勞動局多次催促仍不支付。最終法院以侵占罪判老板1年半有期徒刑,并責令全額退還工資。這個案例說明,拒不支付工資可能面臨實刑,不是簡單罰款就能解決。
## 四、可能涉及的其他罪名
除了最常見的侵占罪,特殊情況下可能構成更嚴重的犯罪。如果公司管理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私吞工資,可能構成職務侵占罪。按照《刑法》第二百七十一條,職務侵占罪最高可判無期徒刑。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工資的,按貪污罪處理,最高可判死刑。
2025年廣東某國企出納挪用200萬元工資款炒股,被法院以貪污罪判處12年有期徒刑。這個案例提醒我們,不同身份人員犯罪,量刑差異很大。
## 五、工人如何維護自身權益
工人發現工資被扣留時,要采取三步應對措施。第一步收集證據,包括勞動合同、考勤記錄、工資轉賬記錄等。第二步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,要求出具限期支付令。第三步如果投訴無效,帶著證據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訴。
要注意三個關鍵時間點。勞動投訴要在欠薪發生后1年內提出,刑事起訴時效是5年。工人可以申請免費法律援助,很多城市設有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。北京某工地20名工人通過法律援助,僅用3個月就追回被拖欠的60萬元工資。
遇到工資被扣留不要忍氣吞聲,更不能采取暴力討薪。通過合法途徑維權,既能保護自身權益,也能讓違法者受到應有懲罰。建議工人平時注意保存工作證據,每月核對工資到賬情況,發現問題及時處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