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個法律關系一起起訴 駁回起訴_多個法律關系一起起訴 駁回起訴怎么辦

導讀:
五招避免起訴被駁回的實戰指南
一、起訴失敗的常見陷阱
打官司時,原告常常會同時提出多個法律理由來保護權益。實際案件處理中,這種做法可能導致法院直接駁回起訴。我們通過兩個真實案例說明問題所在。
案例一:某食品廠和超市簽了供貨合同。食品廠沒按時交貨導致超市虧損。超市起訴時既說對方違反合同,又說對方在簽合同時有欺騙行為,還指責對方侵犯了自己的經營權。
案例二:兩家公司簽了股權轉讓協議。賣方沒按時完成過戶手續,買方起訴時同時主張合同違約、簽約過程存在欺詐、以及股東權利被侵害。
二、法院駁回起訴的三個關鍵原因
第一個問題是法律依據混亂。超市在第一個案件里同時提出合同糾紛和侵權賠償。這兩種訴求需要不同的證據和法律條款支持。法院需要明確審理方向,混合訴求會讓法官難以確定審理重點。
第二個問題是訴求表述模糊。股權轉讓案的原告把合同違約、締約過失、侵權賠償三個訴求放在一起。但這些訴求對應的法律規定和賠償標準各不相同。原告沒有說明哪個訴求是主要訴求,哪些是補充訴求。
第三個問題是證據準備不足。食品廠違約案中,超市需要同時準備合同文本、交貨記錄、損失證明等多方面證據。原告提供的銀行流水只顯示部分損失,缺少庫存積壓證明和客戶流失數據。
三、成功起訴的四個關鍵步驟
第一步要理清法律關系。建議先找專業律師梳理案情。合同糾紛主要看協議條款,侵權案件需要證明損害事實。兩種案件舉證責任不同,不能混為一談。
第二步要明確核心訴求。以股權轉讓案為例,如果過戶手續有明確合同條款,應該優先主張合同違約。締約過失需要證明簽約時存在欺詐,侵權賠償則需要證明股東權利實際受損。
第三步要針對性收集證據。合同案件需要準備完整合同文本、溝通記錄、違約證明。侵權案件要收集損害結果證據、因果關系證明。兩類證據要分開整理,避免混淆。
第四步要根據情況調整策略。開庭后如果法官指出訴求混亂,要及時明確主訴求。比如在食品廠案件中,可以撤回侵權訴求,集中主張合同違約賠償。
四、法律條款的正確運用方法
合同法第107條是處理合同糾紛的關鍵條款。該條款規定違約方要承擔繼續履行或賠償損失的責任。在食品廠案件中,超市應重點引用這條主張賠償。
侵權責任法第2條適用侵權案件。該條款規定侵害他人權益要擔責。但超市需要證明食品廠行為直接導致經營損失,這與合同違約的舉證要求不同。
公司法第73條規范股權轉讓程序。在第二個案例中,丁公司可以依據該條款主張對方未完成法定轉讓手續。相比籠統的侵權主張,引用具體條款更容易獲得法院支持。
五、給起訴方的實用建議
每個案件都有特殊性,但基本處理原則相通。首先要找準法律關系,合同糾紛和侵權賠償不能混為一談。其次要準備對應證據,不同訴求需要不同證據鏈支持。
建議在起訴前做模擬推演。列出所有可能的法律依據,評估每個依據的勝訴概率。選擇證據最充分、法律依據最明確的訴求作為主攻方向。
遇到復雜案件可以分步處理。先解決合同違約爭議,再另案主張侵權賠償。分開審理既能保證案件聚焦,也方便組織證據材料。
最后要關注法院反饋。很多法官會在庭前會議指出訴求問題。及時調整訴求范圍,刪除把握不大的主張,往往能提高勝訴幾率。記住訴訟是動態過程,靈活調整策略比堅持錯誤方向更重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