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在糾紛的合同_合同出現糾紛

導讀:
【生意人必看:合同糾紛自救指南】
一、五種常見合同問題
做生意簽合同時,最容易遇到五種麻煩。第一種是交貨付款問題,比如甲方按時發貨了,乙方卻拖著不給錢。第二種是中途解約糾紛,比如租房子才半年,房東突然要收回。第三種是修改條款爭議,像裝修公司說要加錢才能繼續施工。第四種是合同到期扯皮,常見于合作結束后分賬不清。第五種是合同本身不合法,比如幫人代考簽的協議。
這五種情況我都處理過。去年有個客戶幫人運輸貨物,合同里寫了"保證準時送達",結果遇上大暴雨高速封路。收貨方咬定違約要賠償,這就是典型的履行糾紛。最后我們拿出氣象證明和交通管制文件,法院判定屬于不可抗力,客戶不用賠錢。
二、六步解決糾紛流程
第一步先理清問題本質。上個月有個餐飲店案例,供貨商送的食材不新鮮,店主扣了部分貨款。雙方吵了兩個月才發現,合同里根本沒寫食材新鮮度標準。這種情況就要先確定到底是質量問題還是合同漏洞。
第二步收集證據材料。合同原件最重要,但很多人常犯三個錯誤:找不到簽字版本、弄丟補充協議、忘了保存溝通記錄。有個建筑公司吃過虧,他們和包工頭都是口頭約定加錢,最后打官司拿不出證據,白白損失二十多萬。
第三步直接找對方談。這時候要注意三點:選雙方情緒穩定的時候見面、提前準備好解決方案、帶上有法律效力的書面記錄。我經手的一個貨款糾紛,雙方在茶館談了三小時,最后重新簽了分期還款協議,省了訴訟費還保住合作關系。
第四步找工商部門幫忙。各地市場監管局都有合同調解科,他們處理過大量類似案例。去年有個加盟糾紛,加盟商覺得總部虛假宣傳,調解員用行業數據對比分析,兩天就促成和解。這種政府調解不花錢,協議書也有法律效力。
第五步考慮打官司。法院適合這三種情況:對方完全失聯、涉及金額較大、需要強制執行。有個客戶被拖欠170萬貨款,我們申請財產保全,直接凍結對方賬戶,立案后對方馬上主動還錢。
第六步選擇仲裁途徑。涉外合同、技術合作協議、商業秘密保護這些適合仲裁。去年處理過一起軟件侵權案,從申請仲裁到拿到裁決只用了37天,比訴訟快得多。但要注意仲裁是一錘定音,不能上訴。
三、真實案例拆解
2025年我代理過一起典型案件。裝修公司王老板接了個酒店項目,合同總價300萬。做完水電工程后,業主李總突然要求改用進口瓷磚,但不愿加錢。王老板停工交涉,李總反告他違約。
我們分三步反擊:首先找到合同附件里的材料清單,明確寫著用國產瓷磚。然后調取雙方微信記錄,李總確實說過"按原計劃施工"。最后出具監理報告,證明已完工程質量合格。法院最終判決李總違約,不僅要付已完工的80萬工程款,還要賠償停工損失。
這個案子說明三個要點:合同細節決定成敗、溝通記錄能當證據、及時停工是合理維權。很多包工頭怕得罪客戶繼續施工,反而會擴大損失。
四、必須知道的法律規定
合同法這幾條最實用:
第107條:違約就要賠償。去年有個工廠沒按時交貨,合同寫明了每天罰千分之三,法院完全支持。
第109條:欠錢必須還。有個案例是廣告費尾款拖欠,法官直接判限期支付,還要加付利息。
第110條:三種情況可以不履行。比如定制的手工家具被燒毀,確實做不出來了,可以解除合同。
五、預防糾紛的三個訣竅
第一招:合同要寫得具體。別光寫"按時交貨",要寫明"2025年8月15日前送達指定倉庫"。服務類合同不要寫"滿意為止",要列明驗收標準。
第二招:重要事項留證據。微信確認關鍵內容,寄文件用EMS并備注名稱,現場交貨拍照留檔。有個客戶每次送貨都讓司機拍帶時間水印的照片,后來發生爭議時特別管用。
第三招:定期檢查合同。建議每季度整理一次合同臺賬,快到期的重要合同提前兩個月準備。有個貿易公司專門設了合同管理員,三年內糾紛減少了70%。
做生意難免遇到合同問題,關鍵是要冷靜處理。記住六個步驟順序,收集證據要及時,協商調解優先考慮。建議每個企業都建立合同管理制度,重要合同請專業律師把關。遇到復雜糾紛時,不要自己硬扛,及時咨詢專業人士,往往能更快更好解決問題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