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施工單位

導讀:
一、工程基本概況
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位于廣西桂平市南木鎮。這是國務院批準的重點水利項目。工程主要功能包括防洪、發電和改善航運。它控制著珠江流域的關鍵河段,是兩廣地區合作的重要成果。
工程從2025年開始建設。到2025年已累計完成投資174.8億元。整個項目預計在2025年底完成。建成后將有效提升珠江流域的防洪能力,并為周邊地區提供穩定電力。
二、工程主要技術參數
工程大壩蓄水位達到61米。防洪起始水位設定為47.6米。整個水庫容量有34.3億立方米,其中15億立方米專門用于防洪。電站裝機容量160萬千瓦,年發電量約61億度。
航運改善效果顯著。工程將黔江航道升級為可通行3000噸級船舶。年貨物運輸量從1300萬噸提升到5400萬噸。灌溉面積擴大到136萬畝,改善147萬人的用水條件。
三、管理單位信息
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公司負責工程建設。這家公司成立于2025年8月,總部在南寧。注冊資本40億元,屬于國有股份制企業。
公司股東包括兩廣地區五家國企。設有11個管理部門和7個業務中心。現有員工負責工程建設、發電運營和生態保護等工作。
公司存在49條法律糾紛記錄。主要涉及合同糾紛和裁判文書。但整體經營狀態正常,持續開展工程建設。
四、工程環保措施
工程右岸建造了兩條專用魚道。這是為了保護珠江特有的魚類資源。施工期間采用生態友好型技術,減少對水生物影響。
建立環境監測信息平臺。實時監控空氣質量和水質變化。所有監測數據聯網共享,確保環保措施落實到位。
定期開展生態修復工作。在庫區周圍種植防護林,防止水土流失。通過這些措施實現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的平衡。
五、工程技術創新
船閘系統創造世界紀錄。下閘首人字閘門高47.5米,寬20.2米。這個尺寸超過三峽船閘,成為全球最高的水利閘門。
閘門單套造價超過1億元。采用特殊鋼材和防腐技術制造。閘門啟閉系統實現全自動化控制,提高運行效率。
建立智慧管理系統。通過物聯網技術監控大壩安全。運用大數據分析防洪調度方案,提升工程管理現代化水平。
六、社會經濟效益
防洪保護范圍覆蓋珠江中下游。與上游水庫聯合調度,形成完整防洪體系。可使沿岸城市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。
年發電量相當于節約200萬噸煤。為廣東廣西提供清潔能源。通過西電東送工程支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。
帶動沿線經濟發展。航運能力提升降低物流成本。促進旅游開發和特色農業種植,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。
七、工程建設進展
2025年完成大江截流。2025年首臺機組并網發電。2025年實現船閘試通航。目前正在進行收尾工程施工。
累計完成混凝土澆筑800萬方。使用鋼筋30萬噸。高峰期施工人員超過6000人,各類設備1000多臺。
工程驗收分三個階段進行。已完成質量安全專項驗收。正在準備防洪調度能力測試,計劃年底完成竣工驗收。
八、未來發展規劃
規劃建設二期抽水蓄能電站。利用現有庫容進行調峰發電。預計新增裝機容量120萬千瓦。
開發庫區旅游資源。建設水利工程展示館和觀光步道。打造工業旅游與自然景觀結合的特色景區。
建立珠江流域聯合調度中心。整合上下游水利設施數據。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應急管理智能化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