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(地基基礎工程施工)_地基工程的質量控制要點

導讀:
基礎工程質量直接影響建筑安全
基礎工程是建筑物的根基。施工質量差會導致建筑整體不穩定。施工過程需要采用正確的技術方法。施工前必須考察現場環境。需要了解土壤情況、地下水位和周圍建筑分布。
基礎工程有四個主要特點。第一是重要性。建筑完成后很難修改基礎部分的問題。施工前必須做好全面檢查。第二是施工難度大。地下作業面積廣,出現事故處理困難。第三是地質條件復雜。不同地區土壤類型差異明顯。軟土、砂土、巖石層需要不同處理方法。第四是事故后果嚴重。基礎問題可能造成墻體開裂甚至建筑倒塌。
關鍵施工技術要點解析
地基處理有三個常用方法。第一種是重物壓實法。使用重型機械反復碾壓地面。施工前需用推土機整平場地。遇到含水量高的區域要鋪設砂石排水層。壓實時從四周向中心推進。完成后需再次檢查地面平整度。
第二種是注漿加固法。通過鉆孔向地下注入水泥漿。施工前要精確計算鉆孔深度。注漿時保持壓力在0.2-0.5兆帕之間。發現漿液泄漏要立即停止操作。第三種是基坑支護法。開挖前采用明溝排水,開挖后使用井點降水。土方開挖要分層分段進行。
常見問題處理方案
樁基施工常出現三種問題。第一種是樁身不密實。處理方法包括增加夯實次數,用混凝土填補孔洞。第二種是孔底殘留虛土。可通過多次鉆孔清理,或注入混凝土加固。第三種是樁身斷裂。需在軸線兩側補打新樁。
爆破施工可能出現混凝土滯留。解決辦法包括插入鋼管排氣,或在旁邊補鉆新孔。擠密樁出現縮頸時,可調整拔管速度或采用反插法。預制樁打不下去時,可更換大功率打樁機或采用射水輔助。
質量驗收核心標準
地基驗收分三個步驟。第一步檢查地質報告和周邊設施記錄。第二步測試地基承載力。每千平方米至少取10個檢測點。第三步核查施工材料質量。水泥、砂石需提供合格證明,進場前抽樣檢測。
樁基驗收關注五個指標。樁頂標高要超出設計0.5米。每50立方米混凝土留1組試塊。承載力檢測數量不少于總樁數1%。樁位偏差不超過5厘米。樁身質量檢測采用超聲波或鉆孔取芯。
全過程質量控制方法
施工前做好三項準備。詳細勘察地質條件,記錄地下管線位置。制定針對性施工方案,組織技術人員交底。嚴格篩選合格供應商,建立材料進場檢驗制度。
施工中落實五項措施。實時監測基坑變形數據。控制回填土分層厚度和含水率。采用全站儀校正樁位坐標。保留完整的施工過程影像記錄。定期檢查機械設備和測量工具。
施工后執行三重檢測。監理單位進行主控項目復驗。第三方機構開展承載力試驗。建設方組織五方責任主體聯合驗收。發現質量問題限期整改,建立可追溯的工程檔案。
基礎工程質量管理需要多方協作。施工單位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,建設單位要保證資金到位,監理單位要嚴格監督每個環節。通過標準化施工流程和全過程管控,才能確保建筑根基牢固可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