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分包合同審查要點(工程分包合同審查要點有哪些)_分包合同評審內容

導讀:
合同條款審查五大核心要素
工程建設合同分為通用條款和專用條款兩部分。通用條款適用于所有工程項目,專用條款根據具體項目情況制定。審查合同時要重點關注專用條款是否詳細準確。合同雙方需要在八個方面達成明確約定。
第一要素:工作責任劃分
發包方和承包方要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。施工場地準備通常由承包方負責,但相關費用由發包方承擔。地下管線保護工作由承包方實施,費用仍由建設方支付。這種責任分擔方式能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推諉扯皮。
第二要素:價格計算方式
合同價款有三種計算方式。固定價格需明確包含的風險范圍,可調價格要說明調整條件,成本加酬金模式要約定酬金比例。選擇哪種方式需要雙方協商確定。價格條款不明確會導致結算時產生糾紛。
第三要素:工期調整規則
合同要列出可順延工期的特殊情況。發包方原因、設計變更、自然災害屬于合理延期情形。人為阻工、設備故障等意外情況也需要提前約定處理辦法。明確的工期條款能保障施工進度可控。
第四要素:材料供應責任
材料設備由哪方采購需要寫清楚。發包方采購能控制材料質量但需承擔保管責任,承包方采購需接受質量監管。合同要規定材料驗收標準和問題處理流程。材料供應環節最容易出現質量糾紛。
第五要素:爭議解決途徑
合同必須寫明糾紛處理方式。可以選擇協商、仲裁或訴訟三種途徑,但不能同時約定仲裁和訴訟。建議優先選擇工程所在地法院管轄。明確的爭議條款能提高問題解決效率。
工程結算審核四步法
工程結算要重點審核工作量和單價。可采用交叉核算法檢查工程量,用對比法審核材料價格。結算時間需要合理安排,總包結算與分包結算要分開處理。
第一步:工程量核對
使用五種方法驗證工程量準確性。統計典型樓層混凝土用量,測量鋼筋含量指標,抽查關鍵部位施工記錄。百分百復核法適用于重點工程項目。工程量差異超過5%要重新計算。
第二步:時間節點把控
總包結算審核應與造價公司同步開展。分包合同結算安排在總包初審之后。恒大集團規定:500萬以下項目20天出報告,1000萬以上項目45天完成。超時審核要扣罰責任人。
第三步:咨詢機構管理
委托造價公司要簽訂明確協議。審計費按工程造價的3‰-8‰收取,安裝工程可上浮0.5‰。咨詢報告誤差超3%不支付費用。合同要規定復審機制,確保審計質量。
第四步:圖紙資料管理
設計圖紙必須標注完整參數。總工室提供白圖需辦理簽收手續,建立圖紙收發臺賬。圖紙要注明工程編碼、戶型信息、材料規格。變更圖紙需有設計方書面確認。完整圖紙是結算的基礎依據。
三方合同管理要點
建設單位管理規范
重點把控招標文件和合同條款一致性。合同不得背離投標承諾的工期、質量等核心內容。建立材料限價制度,明確甲供材料扣款規則。現場簽證要經多方確認,防止虛報工作量。
施工單位管理體系
要建立兩級合同管理系統。公司層面設法律顧問審核合同,項目層面配備專職管理員。實行合同專用章登記制度,禁止在空白文件蓋章。使用信息系統管理合同臺賬,定期統計合同履約率。
監理單位監控重點
監督隱蔽工程驗收流程,留存影像資料。核對進度款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約定。發現設計圖紙問題要及時發聯系單。材料進場要查驗合格證明,做好見證取樣記錄。
風險防范四項措施
工程簽證要注明施工部位和時間節點。同一項目多次結算需劃分清楚范圍。材料價差按合同約定調整,甲供材料超領要扣款??們r合同需約定變更部分的計價方式。
措施一:文件留痕管理
所有工程變更要有書面確認。會議紀要需參會各方簽字,現場指令要留存備份。材料驗收單要記錄批號和生產日期。完整的工程檔案是處理糾紛的重要依據。
措施二:過程動態跟蹤
每月核對工程進度和付款情況。定期檢查合同履約記錄,發現偏差及時預警。材料價格波動超5%要啟動調價機制。建立風險臺賬記錄潛在問題。
措施三:索賠證據收集
保存天氣異常證明、停水停電通知等原始憑證。記錄業主指定材料延誤的天數。拍攝現場施工受阻的影像資料。完整的證據鏈是成功索賠的關鍵。
措施四:人員培訓考核
定期組織合同管理培訓。項目經理要掌握索賠技巧,預算員需熟悉計價規范。將合同履約率納入績效考核,與獎金分配掛鉤。提升全員風險防范意識。
常見問題處理方案
設計圖紙矛盾按出圖日期最新版本執行。工程量清單漏項參考類似項目計價。材料品牌變更需補簽認價單。不可抗力事件要48小時內書面通報。
問題一:價格爭議處理
合同未約定材料價格時,參考信息價和市場價取低值。人工費調整按當地主管部門文件執行。暫估價材料需雙方共同招標采購。
問題二:質量糾紛解決
成立三方質量鑒定小組。一般缺陷限期整改,嚴重問題扣減工程款。主體結構問題要第三方檢測,根據報告確定處理方案。
問題三:工期延誤判定
對照合同約定的可延期情形。暴雨按氣象部門證明的天數順延。甲供材料延誤按送貨單日期計算。施工方組織不力不得順延工期。
合同管理需要建設、施工、監理三方協同。建設單位要嚴把招標關,施工單位要規范過程管理,監理單位要加強履約監督。完善的合同條款加上嚴格的執行措施,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風險,保障各方合法權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