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贈與財產協議_父母贈與錢協議怎么寫

導讀:
家庭財產傳承需要知道的五件事
一、為什么財產協議越來越重要
現在很多家庭開始關注財產如何傳給下一代。房子、存款、公司股份這些財產如果沒有提前安排好,容易引發家人之間的矛盾。最近五年法院處理的家庭財產糾紛案件增加了40%,其中超過60%都與財產贈與有關。
父母提前寫好贈與協議,就像給家庭財產買保險。這種方式能讓子女清楚知道財產分配方案,避免將來出現誤會。根據北京法院2025年的數據,有書面協議的家庭糾紛解決效率比沒有協議的快三倍。
二、看懂財產贈與協議
這種協議是父母自愿把財產送給子女的書面約定。需要寫清楚送什么財產、送給誰、什么時候給。比如李阿姨把名下的兩居室送給女兒,協議里就要寫明小區地址、房本編號、過戶時間。
法律主要依據兩方面規定。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說贈送東西要雙方同意,繼承法第十六條允許通過書面文件安排財產。但要注意,如果父母送房子給子女,子女結婚后這套房子可能變成夫妻共同財產。這時候需要在協議里特別說明"只歸子女個人所有"。
三、辦理手續的六個關鍵步驟
第一步是列財產清單。把要送的東西全部列出來,包括存款數額、房產證號、車輛識別碼。王大爺送兒子商鋪時,忘記寫清楚店鋪位置,后來兒子找不到對應的房產證。
第二步查所有權。送房子要去房管局查有沒有抵押,送公司股份要查工商登記。張先生送兒子汽車時,發現車子還有貸款沒還清,這種情況就不能直接送。
第三步寫正式協議。需要包含雙方身份證信息、財產明細、交接時間。最好請律師幫忙審核條款,防止出現"送給兒子和未來兒媳"這種模糊表述。
第四步辦理過戶。不同財產要去不同部門:房子到房管局,車輛去車管所,存款需要銀行轉賬。陳女士送女兒股票,忘記辦理股東變更登記,結果分紅還是打到自己賬戶。
第五步做公證。經過公證的協議法律效力更強,特別是涉及大額財產時。廣州有個案例,經過公證的贈與協議在法庭上直接被采信,節省了三個月舉證時間。
第六步處理稅費。送房子要交3%契稅,如果受贈人轉賣還要交20%個人所得稅。趙先生送兒子價值500萬的房產,最后實際花了15萬稅費,這些都要提前算清楚。
四、從真實案例學經驗
杭州劉家三兄妹的糾紛值得注意。父母把老房子送給大兒子,但沒寫書面協議。二女兒拿出照顧父母的醫療記錄要求分房,法院最終判決三人平分。這個案例告訴我們,口頭約定容易出問題。
另一個案例中,吳女士送兒子公司股份時寫明了"不得轉讓給配偶"。后來兒子離婚,兒媳要求分割股權被法院駁回。協議里特別條款保護了家庭企業。
還有個反面例子,孫先生送女兒房產后自己沒錢看病。法院判決女兒需要支付贍養費,說明贈與不能免除贍養義務。這類特殊情況要在協議里提前考慮。
五、必須注意的法律要點
協議生效需要兩個條件:父母完全自愿,子女明確接受。如果發現子女逼迫父母簽字,協議可能無效。2025年上海有個案件,女兒用威脅手段讓母親簽協議,最后被法院撤銷。
關于撤銷權,如果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,父母可以要回財產。但需要提供充分證據,比如出警記錄、醫院診斷證明。建議在協議里寫明具體贍養要求,比如每月探望次數。
稅務問題容易被忽視。價值100萬的房產贈與,契稅要交3萬。如果受贈人持有不滿五年轉賣,還要交20%的差價稅。有些家庭采用分批贈與方式,合理利用每年6萬的免稅額度。
最后要提醒,協議不能處分夫妻共同財產。王大伯擅自把夫妻共有的店鋪送給侄子,妻子起訴后協議被認定部分無效。簽訂前必須確認財產屬于贈與人個人所有。
每個家庭情況不同,建議辦理前咨詢專業律師。北京某律所的統計顯示,經過法律審核的贈與協議,糾紛發生率降低75%。花點時間做好規劃,能讓家庭財產傳承更順利,家人關系更和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