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屋拆遷附屬物賠償明細_房屋拆遷附著物有哪些

導讀:
# 房屋拆遷附屬物賠償完全指南
## 第一部分 拆遷附屬物賠償基本知識
房屋拆遷時除了主體建筑外,圍墻、大門、水井等附屬設施也需要賠償。這些設施雖然不屬于房屋主體,但能提高居住便利度。拆遷方需要按照法律規定給予合理補償。
補償金額要根據設施的實際價值來計算。法律規定補償不能低于同地段同類房屋的市場價。例如一個使用了十年的磚砌圍墻,需要按當前建造成本減去折舊來計算。
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拿錢或用實物代替。選擇拿錢的話,金額要足夠重建同類設施。選擇實物的話,拆遷方要提供質量相當的替代品。比如拆掉水泥地面,就要鋪設同等面積的新地面。
## 第二部分 賠償標準計算方法
計算補償有三個關鍵因素。第一是設施類型,不同設施有不同計價標準。比如水井比圍墻的建造成本高。第二是使用年限,新建設施比舊設施值錢。第三是當地物價水平,不同地區建材價格有差異。
具體操作分三步走:
1. 登記所有附屬設施,拍照留證
2. 查找當地政府發布的補償標準表
3. 找專業評估機構出具報告
要注意保存購買建材的發票、施工合同等證明文件。這些材料能幫助爭取合理補償。例如某居民保留了五年前建化糞池的施工合同,最終獲得全額補償。
## 第三部分 爭取權益的五個步驟
第一步是學習《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補償條例》等文件。重點記住第二十三條關于補償方式的規定。可以到當地住建局網站下載政策原文。
第二步要自己先算清楚補償金額。用手機拍下所有設施,記錄尺寸和材質。上網查建材價格,估算重建成本。某案例中,居民自己算出圍墻應賠1.2萬,最終評估結果為1.5萬。
第三步帶著證據與拆遷方協商。談話要錄音,要求對方出示書面補償方案。不同意就寫明異議點,例如:"不同意化糞池按廢品計價,要求按功能設施賠償"。
第四步可申請行政裁決。準備好房產證、設施照片、評估報告等材料。注意要在收到補償方案60天內提出申請。
第五步是法院起訴。去年某案例中,法院判決拆遷方少算的120平方米水泥地坪補償款必須補發。勝訴后可以申請強制執行。
## 第四部分 常見爭議解決辦法
爭議最多的是設施性質認定。拆遷方常把永久設施說成臨時搭建。這時要提供施工圖紙、驗收記錄等證據。某村民用十年前的建房審批材料,成功證明門樓屬于合法建筑。
賠償標準爭議也很多。建議對照政府發布的最新補償標準。例如某市2025年規定磚混圍墻每平米補償280元,這個數字每年會調整。
實物補償糾紛主要看質量是否達標。接收時要仔細檢查,發現質量問題立即提出。有居民發現補償的防盜門比原裝薄2毫米,成功要求更換。
## 第五部分 必須知道的重要提醒
所有協商過程都要留證據。書面材料拍照存檔,通話要錄音。某拆遷戶用微信聊天記錄證明對方承諾補償太陽能熱水器,最終獲得賠償。
收到補償款前不能搬離。有案例顯示,居民搬走后拆遷方拒絕補償已拆除的設施。法院判決時因現場已毀難以取證。
遇到暴力拆遷立即報警。同時撥打12345市民熱線投訴。法律規定強拆必須經過法院批準,任何單位不得擅自強拆。
記住這些關鍵時間點:評估報告有效期6個月,起訴期限6個月,執行申請期限2年。超過期限可能喪失權利。
附:實用工具清單
1. 手機拍照取證
2. 建材價格查詢網站
3. 補償計算Excel模板
4. 法律援助熱線列表
5. 各地補償標準匯總表
通過這個指南,希望您能清楚掌握拆遷附屬物的賠償要點。遇到問題時不要慌張,按照步驟收集證據,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。記住,法律永遠是您最堅實的后盾。


